“善学”释真义 提效有高招
——浦口区初中物理“善学”课堂教学展示暨教研组长工作例会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2月20日,浦口区初中物理“善学”课堂教学展示暨教研组长工作例会在大桥中学如期举行。本次会议聚焦教学质量提升与教研工作优化,为新学期教学工作明确方向,凝聚力量。
活动伊始,由大桥中学豆婷婷老师进行“善学”课堂教学展示,教学内容为《密度知识的应用——测量物质的密度:开启物质奥秘之门》。豆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了密度公式,强调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可以用来鉴别不同的物质,从而让学生知道在生产生活中测量密度的重要性,实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将物理融入生活”的教学理念。
课堂从回忆最简单的测量形状规则的固体密度入手,继而提出“如何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密度”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的难度是什么,并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发思考,联想到解决办法。第二个实验是测牛奶的密度,由于杯内有明显的牛奶残留,学生能够主动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两个实验过程中,豆老师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讨论并梳理实验步骤,从而让学生感知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及时改进实验方案对于完成有效测量的重要性。
接着,大桥中学徐丽老师就教研组建设工作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与探讨,发言主题围绕“协同创新・深耕教研・赋能成长”展开。强调教研组工作建设的核心理念为——建设专业发展共同体、坚守教学研究主阵地、成为青年教师孵化器。切实落实“教研组、备课组双层级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开发组和命题研究组的分工任务;强化“集体备课、听评课、资源共建、师徒结对”四大常规制度管理;细化“三备两研” 流程,打造“学、讲、练、评”一体的四段真学课堂;坚持三维听评课标准,即依据“目标达成度”“学生参与度”“创新实践性”三项标准,严格把关课堂质量;作业依据知识回顾型、基础巩固型、实践探究型三大类进行分层设计。此外,教研组还应采用分层培养策略为年轻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助力。
浦口区教师发展中学物理研训员张华老师就新学期研训工作思路发表了“聚焦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率”主题讲话。张老师首先明确“善学”的含义,包括六个要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限时讲授,合作探究,踊跃展示。具体表现为教师应形成“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物理观念,发展“以教导学”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应做到“限时讲授,合作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踊跃展示科学的态度和责任。张老师指出“善学”的路径,是探寻发展;“善学”的方式,是同伴同长;“善学”的应用,是教学相长。强调了“双减”政策背景下,“善学”课堂关注实效的重要性。
活动最后,各校教研组长围绕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等议题积极发言。明确落实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的各项举措,切实落地“善学”课堂的六要素,积极推进课堂改革。
本次例会的成功召开,为新学期教学教研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全体参会人员达成共识,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工作,推动“善学”课堂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