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5月17日,为期四周的“陶老师”工作站浦口分站志愿者精神分析流派系列培训在区教师发展中心顺利举行。本次培训在浦口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项目的实施背景下,借助南京审计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部的资源支持,依托南京审计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高校优质的师资力量集中授课,是继萨提亚家庭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后的又一次心理咨询流派的专题培训,为分站二十九位志愿者在咨询服务过程中提供了一种以对来访者抱持和涵容为基本态度与理念的工作视角。
精神分析流派是心理咨询师了解求助者问题及其形成机制的基石,是一切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体系的基础,它长期关注于人类心理发展特别是儿童早期经验与心理发展的探索,精神分析疗法可以通过使潜意识意识化、支持来访者薄弱的自我功能和使受到阻滞的发展重新启动等原理来帮助来访者,所以此次对全体志愿者进行精神分析基础理论和案例督导的培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次培训主要分为四个模块的内容:
(1)从精神分析视角深度理解个案及其所呈现出的症状与问题;
(2)学习利用咨询师这个人去促进来访者的成长与反思;
(3)学习精神分析框架下的个案概念化并撰写案例报告;
(4)延伸性阅读与案例督导。
本期培训分别邀请到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季益富、南京审计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部的吕英军博士和赵玉晶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郗浩丽教授四位专家授课。看似神秘高深的理论知识在四位专家的精彩授课中慢慢揭开面纱,他们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关于内驱力理论、自我心理学、自体心理学、客体心理学等心理动力学基本理论。培训中,专家们特别强调作为养育者的积极回应,强调母亲与孩子的良好互动有利于孩子心理结构形成,帮助形成好的自体、好的客体,建议学员们无论作为养育者还是咨询师都要遵循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另外对于家校沟通中如何与父母会谈也提供了具体的策略性指导。
在专业、接纳、真诚、抱持的交流和研讨氛围中,学员们对精神分析理论在咨询工作中的运用有了更深的认知和体会,通过详实的理论与具体案例实践相结合,四位专家带领志愿者老师们感受到了精神分析作为深层心理学的独特魅力,也增强了分站心理志愿者们在咨询实务中的操作自信。最后,各位参训教师纷纷表达了对几位授课专家的感谢,并希望今后分站能提供更多如此高水平的培训和督导机会。
心理教师的“培训督导”与“专业发展”是浦口区心理健康教育大中小一体化项目的重要内容,未来分站将与南京审计大学教育教学部持续深入开展交流与合作,以“专题研训”、“案例督导”、“读书沙龙”和“个人体验”等多种形式,依托南审优质师资与资源平台,为全区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发展助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