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 > 校务公开 > 校园新闻
【“真心良师”系列④】与生同频 与美共行
发布日期:2024-03-11 字号:[ ]

教育追求:呵护和关爱每一个稚嫩的生命,理解和尊重每一颗纯真的心灵。

 

与行知结缘或是因那美丽到能够入画的杉林小道,或是因杨瑞清校长的那句“我们学校的孩子们终于有了第一位专业的美术老师”,亦或是因学校和谐而独特的“行知文化”,且这样的缘分一续就是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里,因为身在行知,她学会了做一盏灯;因为身在行知,她也是一朵娇艳的花;因为身在行知,她才能在教师的队伍中恣意地成长。她,就是行知小学工会主席陈志燕老师。

不做蜡烛,做一盏灯

行知的文化是包容的,这让陈老师这位不爱被约束的美术爱好者有了自由呼吸的空间,也让她这个不想被定义为蜡烛的美术老师有了尽情发挥的空间。在陈老师工作的前几年,铆足劲儿教书,全校一到六年级10个班的美术全包了。她想打破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想让连美术工具都没有的孩子们能成为美术上的专业者。课堂上,陈老师一股脑儿地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都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然而,现实却不尽人意,看着孩子们不会回答、没有互动、一脸茫然的样子,她才意识到:教学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教师需是一盏明灯,照出自己的问题,照亮学生的道路。于是在了解了每个年段学生的情况后,陈老师带着学生从认识工具开始,以激发兴趣为主,逐渐形成了“螺旋式教学”,即以一点作为切入点,用画圈的形式慢慢扩大教学内容、美术技法以及学生的想象力。把第一圈称之为:娱乐。在这一圈里,孩子们高高兴兴的想象,快快乐乐的画景,嘻嘻哈哈的描人,从简单的形状、到大片的风景、再到自由的人物,目的是让孩子们喜欢。第二圈:学习。有的放矢的练习,有前有后的写生,有你有我的创作,从一般的形体到变化的风景到有趣的人物,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绘画的原理。第三圈:创作。孩子们与众不同的观察,四面八方的表现,充满自信的叙述,从活动的静物到说话的风景,再到生动的人物,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表现。作为螺旋中的那盏灯,自己的学生走上了专业之路便是不竭的灯之能源。


不做园丁,做一朵花

行知的文化是人文的,在干过了教研组长、大队辅导员、团支部书记、德育处主任等一系列的工作后,陈老师发现自己的最爱还是美术教学。然而此时,孩子们对她只有“敬”没有“爱”了,尽管她仍如园丁般耕耘着自己的美术教学。因为她不够新、不够潮、也不够年轻可爱了。所以和孩子们一样做一朵花,感受着他们的感受,体会着他们的体会就成了陈老师的必修课,自我绽放的同时,参与着孩子们的四季。从此,她的教学走向了“以人为本”。 第一是主观的人,尊重学生的观察和表现,坚决摒弃千篇一律,视学生个体的基础为教学基础。尝试的课前三分钟“小先生”展示,孩子们把自己获取的关于美术的知识、技能以及画家画作轶事在全班交流,丰富了孩子们的视野、提升了审美素养,也让这朵花儿得到了“滋养”。第二是客观的人,人是最值得表现的,观察人是最好的观察,表现人是最好的表现。人是平等的,对于学生而言“闻道有先后”,对于教学而言,教是“原理、元素、原因”,学是“人文、个性、创新”,对于陈老师而言,“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生的芬芳便是兀自向阳开放的动力。

    在行知的二十多年里,陈老师深深体会到教师和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同呼吸、共生活。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之间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这些作为一个普通行知人的快乐;也有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能够让学生记住并学习,这些作为一名行知良师的幸福。而对每一个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必是行知教师永远的教育情怀!


Copyright © 2017         www.pk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50395-1号    
主办单位:浦口区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南京丹书科技有限公司